一、技术爆发潮来袭,DeepSeek加速数字政府智能化
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AI大模型技术正以颠覆性姿态席卷全球,2025年国内外大模型市场竞争将持续加剧,商业应用转换将加快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DeepSeek大模型火热之前,大模型对于数字政府感知度不强,应用比较浅,主要原因是私有化成本高、版本低,推理能力不强、应用受限,以DeepSeek为首的大模型以开源生态、高效算力、超强推理、国产适配和超低成本部署的核心优势,全面数字政府按下AI加速键。
1、开源生态+“满血部署”,打破“高成本、低效率”困局
政务AI应用由于数据安全等问题,需要私有化部署,传统部署成本高昂,动辄几百上千万,且蒸馏后的私有化版本因技术限制被迫“阉割”,应用成效差。DeepSeek大模型支持免费满血部署,享受全量能力,大大降低政府使用门槛和成本,政府可基于开源框架快速搭建适配的政务应用,真正实现“低门槛开发、高性能落地”。
2、超强推理能力,让AI从“工具”升级为“智库”
数字政府的深层需求不仅是流程线上化,更需解决复杂场景下的决策难题。DeepSeek凭借千亿级参数和行业领先的长文本理解、多任务推理能力,可精准解析政策文件、自动生成研判报告、模拟推演治理方案。
3、国产化适配+轻量部署,破解“卡脖子”风险与成本焦虑
DeepSeek全面适配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同等性能下算力需求降低50%,同时实现全链路自主可控,彻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被动依赖”,做到自主安全可控。
二、各地政府抢先布局,打响AI政务“卡位战”
面对技术浪潮,各地政府纷纷将目光投向AI大模型,将其视为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核心抓手。2025年开局之际,多个地区的政府会议或领导讲话中,明确提到要加速推进AI技术在数字政府中的应用。
上海市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城市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如智能审批、智能客服等,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个性化、高效的服务体验”。
广东省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加快智算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政务大模型智能化升级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系列”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全时在线问答和搜索服务。推进社区治理、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领域技术应用,拓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数实融合等场景应用,实现对生态风险、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理。
江苏省则计划“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大数据产业、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统筹布局智算中心集群,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着力做强行业大模型。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打造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打造一批深度融合应用场景”。
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政务服务由人力服务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完善智能预填、智能预审等服务功能。同时探索应用自然语言大模型等技术,优化智能问答、智能搜索、智能导办等服务,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直达直享、快享快办”。
三、以“用”为焦点,以实效为尺,改变政务应用生态
在技术快速迭代发展和各地政府建设热情加持下,政务领域大模型应用具备广阔的前景,但在拥抱技术变革风口的同时,我们需要清醒的认知,防止“叫好不叫座”,用效果来说话,解决实际堵点问题,推动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主战场”,我们认为各地在建设时需关注“三用”:
1、专注应用——解决核心痛点
抓住通用大模型能力提升的机遇,专注业务场景与AI深度有效融合,实现提效和流程再造。
· 让网上办事效率更高
现有网上办事存在信息理解难、操作繁琐、咨询渠道不畅等问题,影响办事的高效与便捷,借助大模型技术,融合政务知识梳理成果,强化智能问答反馈、知识学习及意图识别精度,解决线上办事效率低、体验差、内容粗放和技术滞后问题,创新“边聊边办+大模型+数字人”智能体咨询引导模式,在问答中精准捕捉用户描述、识别真实意图,进行逻辑判断,转化为通俗口语,提供个性化精准引导,使群众从迷茫到清晰知晓办理流程,为政务服务线上平台增添活力与动能。
· 让机器批量自动处理审批
政务大模型深度融入审批场景,借助OCR、NLP等技术,精准地自动识别并提取申请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动比对信息真伪,对提交审核的材料进行合法合规性的严格校验,极大地减轻了人工输入和审核的负担,规范审批行为。
2、注重实用——平衡成本与收益
以效果为导向,以私有化可负担、公有调用成本低为前提,让大模型的应用可持续不断深化。
· 热线座席应用方面
以提高热线座席处理效率30%作为运营指标,将业务环节量化,例如要求话务员在30秒内填完工单,将智能分转准确率提升至95%。基于大模型的语义理解、意图识别、文本总结等能力,实现热线话务座席内容自动总结、工单一键填写、智能派单,从而降低工单处理时长,有效减少退单和重复处置的情况,在不增加人员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承接量、扩大服务范围。
· 民意问数应用方面
依托社会治理业务模型、民意分析业务模型、民意问数业务模型、事件聚类分析模型、责任主体识别模型等大模型能力,解决以往查数、问数和报告撰写缓慢且高度依赖人工的问题,达到民意即问即答和专报自动输出的效果,帮助人工统计和报告撰写时间从至少3天减少至1小时,从而提高90%以上的统计效率,降低了70%以上的人工工作量。
· 政务办文应用方面
当前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拟文过程中,经常需要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搜索资料分散琐碎、质量参差不齐,且很多需要付费使用,消耗了工作精力和成本,同时还需要投入较大人工精力进行检查、复核,基于海量公开公文数据以及本地公文库进行大模型训练,用户仅需输入标题或关键词,即可快速检索出全国各地相关公开的发文以供学习参考,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帮助工作人员按照不同的公文格式生成公文、一键审核,帮助用户规避潜在风险,节省大量文本审核精力。
3、为我所用
采用分类应用大模型策略,依据场景特点选用不同特长、不同规模的大模型,通过业务认知模型结合行业大模型,实现对“语义分析”“多模态感知”等差异化通用大模型的适配性,采用“多智能体协同”架构,不绑定某一个大模型,为用户提供灵活性选择。
四、新点软件:技术深耕与场景创新双轮驱动,打造数字政府智能服务新标杆
新点软件始终密切关注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数字政府领域的创新应用。自2023年起,公司持续加大人才与资金投入,构建自研应用算力中心,深度融合在政企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行业积淀,深入挖掘大模型技术的场景化潜力。通过采取“分类施策、精准适配”的应用策略,公司基于客户场景需求灵活适配华为、腾讯、百度、阿里、DeepSeek、Kimi等国内主流大模型,充分发挥“行业知识+技术应用”的复合能力优势,切实推动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落地实施。
在具体实践中,新点软件以“实效、成本、灵活”三重策略,助力政府客户落地实践。在政务服务领域,在广东、江苏等一些地区落地基于智能体的数字人咨询服务,企业群众各类办事问题都可得到精准、专业的解答,对比传统智能客服精准度和实用性大大提升,接近专业窗口人员;在热线领域,新点软件基于AI的智能座席已在河北等一些地区客户推广使用,成为坐席人员日常依赖的效率助手;民意感知洞察分析在深圳龙岗、福田等多个地区落地应用,高效辅助决策分析;在政务办公领域,政务智能公文在安徽等地应用,智能助手赋能公文制发全流程生命周期,在一些地区试用也取得了良好使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办公效率。
结语:抓住大模型技术机遇,迈向数字政府”“ AI+”新时代
大模型技术的普及正在加速政府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跃迁,面对技术红利与区域竞争的双重压力,唯有以开放姿态拥抱AI,以“用”为王,以成效作为衡量标准,让“AI+”普惠平权、易用好用,助力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书写数字中国建设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