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中提出要规范审批监管协同,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健全审管衔接机制,实现审批和监管信息实时共享。
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业态日渐多元、监管对象越发复杂,给政府审批、监管、执法等流程带来了新的考验。在一系列改革新举措的推动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愈发成为政府简政放权的重要手段,审管衔接联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打破“业务孤岛”,建设规范统一、协同联动的审管执信业务协同体系迫在眉睫。
审管执信一体化平台是链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中间桥梁,运用审批、监管、执法数据不断扩充信用体系,并借助信用在告知承诺、先照后证以及监管等场景中的有效应用,构建审管执信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联动,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为精简审批提供后续监管保障。
多措并举强支撑
新点软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审批监管执法业务不协同、数据不共享等堵点问题,推出审管执信一体化解决方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闭环管理、一体服务的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放管”高效协同,确保“放得开”“管得住”“服得好”。
四大核心功能
事项联动配置管理
通过建立政务服务实施清单与监管检查实施清单、以及监管检查实施清单与监管处罚目录清单(监管强制目录清单)之间的关联关系,结合监管事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对应的实施部门,实现审批、监管、执法三方业务数据的有效联动。
业务规则体系构建
针对审管执信业务特点,结合实际需求场景,构建风险感知模型、经营范围协同管理、用地性质分类及经营范围负面清单管理、告知承诺规则配置等业务规则体系,以此支撑审管执信业务在各种场景下的标准化运行。
企业相关信息管理
展示当前区划下所有设立的企业以及企业基本信息,并对企业相关许可事项和已办理的许可事项进行管理,生成企业许可事项办理进度,并对未办理事项给予提示。
辅助决策分析展示
以“主体化汇聚、知识化分析、个性化服务”为原则,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不同模式下的大数据可视化信息展示,充分满足不同工作场景下“审管执信”业务总体状况的展现和利用,为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权责分明固审管
划清各部门职责,落实主体责任
通过对事项与实施部门进行关联,落实部门职权,准确认领审批、监管、执法事项,解决因权责不明导致的推诿扯皮问题。同时,基层人员在发现问题线索时可以明确反馈对象,及时上报,提升监管效率。
厘清全业务链条,明确事项关联
通过梳理审管执信全业务链条,配置审管执事项关联关系,为审批、监管、执法部门之间业务信息的及时传递提供基础,实现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联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赋能场景化应用,深化审管衔接
通过平台内部的业务规则体系构建能力,结合实际需求场景,打造符合要求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创新告知承诺、风险推送、经营范围等场景化应用,进一步深化审管衔接管理机制,加强精简审批后续的监管保障。
创新全流程闭环,形成闭环合力
通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落实放管结合、放管并重的要求,创新和完善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全流程有效闭环,有利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
案例回顾引思考
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首创“审管执信”闭环管理模式,持续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苏州自贸片区年度制度创新的“代表作”。
全国首创全链条细颗粒的确权机制
以制度打造责任型政府。形成第一批409项责任到人的“审管执”全链条权责清单。按照“权力和责任到部门、到处室、到岗位、到个人”原则,为144名审批监管执法人员配置了账号。
开创全过程信用辅助权力运行模式
以技术赋能信用应用。系统推送2021年新审批办件907条,部门签收率89.97%,反馈率99.14%;推送历史办件8728件,签收率100%,反馈率95% 。
开创全流程权力监督模式
以数据支撑纪检监察。将“审管执信”四环节数据汇聚到统一平台;形成可追踪、可展示、可回溯的网上权力运行机制;建立纪检监察模块对权力运行全流程监督。
创新“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
建立健全的“审管执信”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一网通办、监管执法系统、信用平台数据及时交互,形成审批到监管、监管到执法,信用全程辅助的信息交互平台和业务工作和闭环管理功能平台。
破解审管脱节难题,为政务服务成果刻下“合格章”。下一步,新点软件将继续紧跟“放管服”改革风向,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作为行业发展“先锋军”,不断提升审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协同应用,再度激活政务服务“一池春水”。